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学术动态

科学研究

学术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科学研究 >>科研动态 >>学术动态

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作者:admin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4-12-27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2008年度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指南

  二○○七年二月五日

  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四届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数理化科学 1

  材料科学 3

  工程科学 5

  信息科学 7

  生物科学 10

  农业科学 12

  医药科学 16

  城建与环境科学 22

  管理科学 24

  2008年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 27

  数理化科学

  一、数学

  数学是各门科学的基础和工具。近年来,数学内部各分支学科的高度发展和相互之间的不断交叉与融合,显示出数学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而数学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已经远远超出传统学科的范围,进入到各种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等领域,形成很多新的交叉学科;数学与计算技术的结合形成数学技术发展的重要途径,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市自然科学基金鼓励基础理论的学科交叉和有特色的新的研究方向,支持有应用背景的或来自于应用领域的数学问题的理论与模型研究。

  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数论;代数学;几何;拓扑学;函数论;泛函分析;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偏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运筹学;控制论;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计算机的数学基础;组合数学;数学的其他边缘性学科;应用领域中的数学模型和新算法。

  鼓励研究内容:

  1、应用领域中的各类数学模型的研究。

  2、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

  3、应用背景的数学理论研究。

  4、数学理论中交叉分支的基础研究。

  5、数学与其他学科交叉新生长点的探索研究。

  二、物理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质、运动形态及其与能量相互作用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研究的进展和新的成就对其他学科有重要的影响,并在与其他学科交叉中发展出许多新兴学科。加强物理基础研究有利于提高教师及科技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综合素质。

  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凝聚态物理;原子分子物理;光学;声学;等离子体物理;核物理与核技术;理论物理;同步辐射方法与技术等。

  鼓励研究内容:

  1、低维尺度系统(器件)的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研究,以及与凝聚态物理相关的交叉科学问题研究。

  2、纳米结构表征、操纵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及其物理特性研究。

  3、新型光电材料(器件)中的关键物理问题研究。

  4、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及其超短、超快过程的物理机制研究。

  5、新磁性功能材料及其异质结构的物理特性研究。

  6、低温等离子体、同步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和规律以及核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三、化学

  化学是研究物质变化和化学反应的科学,是与信息、生命、材料、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有密切交叉和渗透的中心科学。化工是利用基础学科的原理,实现物质和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解决规模生产的方式和途径等过程问题的科学。

  北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其它有条件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基础、人力和发展方向,进行有特色的、有限目标的应用基础研究和基础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应用化学;环境化学;药物化学;化学工程与技术等。

  鼓励研究内容:

  1、无机仿生及金属生物大分子。

  2、新型无机药物化学基础。

  3、生物单分子、单细胞分析及实时、定量生命信息表达。

  4、各类探针和传感技术研究。

  5、酶和模拟酶催化的有机合成及高选择性化学生物转化。

  6、新催化材料、新催化反应、催化反应机理及原位动态表征技术及其在能源、资源与环境领域的应用研究。

  7、纳米结构、纳米器件等纳米体系中的基本物理化学问题。

  8、仿生高分子、超分子结构、大分子组装与有序结构调控的研究。

  9、微生物技术合成高分子、旋光聚合物、生物医用高分子。

  10、无机/有机杂化结构与材料。

  11、高分子结晶、高分子结构表征、聚合物加工、聚合物表面与界面、生物大分子、超支化聚合物和高分子计算模拟等。

  材料科学

  一、高分子材料

  北京地区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比较集中,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有相当好的基础,应加强相关基础研究,为在北京地区持续发展高分子材料提供科学依据。

  资助的主要范围:

  功能高分子材料和有机固体功能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塑料;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新型胶粘剂、涂料和助剂;与能源、环境相关的高分子材料;通用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功能化;高分子材料的制备与表征等。

  鼓励研究内容:

  1、面向电子信息工业所需功能的高分子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2、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及纳米分散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3、新型功能性涂料和粘结剂的合成及其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4、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包括药物控制释放)的制备和应用基础研究。

  5、高性能工程塑料的合成技术(包括配套关键性助剂)、结构与性能、成型加工的应用基础研究。

  6、建筑用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7、与生态工程有关的新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性能及再生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

  8、与水工程有关的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的应用基础研究。

  二、金属材料

  结合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科技发展需求,重点发展新型金属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与生物、信息、环境、能源相关的金属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内容侧重于应用基础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金属及其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的成分、组织及微观结构等对性能的影响机制;制备与加工技术对金属材料组织结构、性能的影响;材料设计、制备、加工、连接、改性以及金属材料再生等所涉及的科学问题;材料与使用环境的交互作用与控制;金属材料性能测试、分析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鼓励研究内容:

  1、信息产生、接收、传输和存储材料及器件化技术中有关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

  2、新能源、生物医学工程所涉及的金属材料的制备工艺、结构和性能研究。

  3、非晶、微晶、薄膜材料、团簇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功能特性的研究。

  4、高性能磁性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制备技术。

  5、先进功能、结构一体化金属及其复合材料的基础研究。

  6、国民经济建设急需的具有高比强/刚度、耐蚀、耐热等高性能先进金属结构材料及其相关技术基础。

  7、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及表面处理的基础研究。

  三、无机非金属材料

  根据北京市产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重点支持光电信息技术用新型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生物技术用生物医学材料、能源技术用新能源材料、与人口健康和环境保护及治理相关的生态环境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支持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材料的检测、表征与评价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仪器设备的研究。鼓励与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环境学科的交叉研究,鼓励材料、器件及应用的结合。

  资助的主要范围:

  光电子信息材料应用基础与器件的制备技术;新型生物医用材料及应用基础;新能源材料的原理、制备及应用基础;特种功能材料及其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合成与制备新工艺;绿色建筑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材料的检测、分析和评价的新方法、新技术和仪器设备;高新技术在材料设计、制备、加工、改性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新型光电功能材料及器件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2、新能源材料、新型生物医学材料和生态环境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应用基础研究。

  3、低维材料和纳米材料的制备新技术及其应用中的物理与化学基础问题。

  4、有益于人口健康和环境保护的特种功能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基础。

  5、城市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中的相关基础问题。

  6、用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和改造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应用基础。

  7、材料监测、分析和评价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技术及其仪器设备。

  工程科学

  一、机械工程

  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机械工程科学的内涵发生了重大变革,机械科学与计算机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相融合,正向着设计、制造自动化、集成化、柔性化、智能化、网络化、虚拟化的现代制造技术方向发展。

  资助的主要范围:

  机构学;机器人机械学;传动机械学(含流体和机械传动);机械结构强度与刚度理论;摩擦与润滑原理与技术、机械设计理论,技术与方法;零件加工制造(含切削加工,精密加工和超精密加工);微细加工;材料成形制造(含铸造,塑性焊接工艺及装备等)、测试理论与技术、机械制造自动化,制造系统运作理论与方法。

  鼓励研究内容:

  1、面向北京市重点行业的先进制造技术的基础理论与应用。

  2、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测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3、高性能传动原理与应用;高效率、高精度加工技术与装备。

  4、特种加工(激光、超声及电加工等)技术与装备的基础研究。

  5、表面处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6、快速成型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7、成型加工与模具技术。

  8、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

  9、微型机械与纳米技术。

  10、难加工材料的加工理论与应用技术。

  11、新型工具材料的加工制造与工作机理研究。

  12、机电系统可靠性与故障诊断技术。

  二、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工程

  工程热物理与能源利用科学主要研究能量以热和功的形式转化、热量与物质传递过程的基本规律以及能源的高效、清洁和合理利用。所涉及的基础性研究直接或间接地应用于能源、交通运输、机械、化工、冶金、轻工、建筑、材料、环境控制、医药卫生、航空航天以及生命科学等部门和领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持工程热物理与其他学科研究领域形成相互交叉渗透且相互促进的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先进能源动力系统中的传热传质学和多相流;热物理测试技术;燃烧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和热力系统动态学;可再生能源利用与节能新技术;常规能源利用的合理化与环境控制。

  鼓励研究内容:

  1、内燃机、锅炉、窑炉等燃烧装置提高热效率、减少污染排放以及新型燃料与新燃烧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热力装置(包括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及热电联供)中提高供热和制冷效率,改善环境状况的先进燃烧、传热传质技术研究。

  2、叶轮机械、管道输送及其它相关设备中提高效率、管网稳定性、安全性、减少噪声的流体动力学等相关研究。

  3、北京市能源供应与消费结构(热、电、燃气)总体动态规划研究。

  4、交通节能相关基础技术研究。发动机提高热效率、节能、减少排污、降低噪声技术研究;天然气汽车的安全应用技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应用技术;轨道交通节能基础技术研究。

  5、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研究。槽式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太阳能吸热管研究;新型太阳能集热器机理及其技术开发;可再生能源并网关键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综合梯级利用技术、 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的规模化利用、 聚能与集热理论及技术、新型蓄热和蓄能技术。

  三、生物医学工程

  生物医学工程学是工程学与生物学、医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是理、工、医结合,多种工程学科向生物医学领域渗透的学科。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学的主要分支领域有:生物医学电子学,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信息的检测与处理,医学成像与图像处理,生物系统的建模与控制,以及新兴的组织工程,分子医学,家庭医疗保健,心理医学及其应用技术等。

  资助的主要范围:

  人体生物信息的检测与处理技术;各种物理因子的生物效应;生物材料与人工器官;生物医学传感技术;生物医学图象技术;生物医学超声、放射医学等相应的医用新设备、新系统;社区与家庭医疗保健及心理医学中的新装置与关键技术。

  鼓励研究内容:

  1、医学成像及图像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

  2、医学信号检测、处理与建模、仿真的新技术研究。

  3、社区与家庭医疗保健工程中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4、各种物理因子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医学应用、剂量学、卫生防护的研究。

  5、新型医用激光、射线、热疗等治疗设备的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6、心理医学与行为学的应用工程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7、医疗器械的评价及检测的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

  8、新型生物材料、人工器官及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

  9、医用图谱及医学专用数据库的关键技术研究。

  信息科学

  一、微电子与电力电子

  分别以信息处理和功率处理为主要对象的微电子学和电力电子学是电子信息科学和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基础。二者结合起来,渗透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

  北京地区具有微电子和电力电子的科技优势和迫切市场需求。有重点、有特色、有选择地开展这个领域的应用研究,是一项长远而紧迫的任务。

  资助的主要范围:

  各类新型半导体器件、集成电路、传感器件和各种模块及其所需的新型半导体材料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基础研究;半导体应用产品的新型封装、热设计及可靠性;数字化控制;电动机高效调速、高效电源和高效电光源等节能新技术;改善电力品质的基础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纳米器件与技术。

  2、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

  3、半导体集成化芯片系统(SOC)。

  4、面向新一代自组织网络的关键器件。

  5、嵌入式处理器体系结构。

  6、自旋电子学材料与器件。

  7、太赫兹器件。

  8、微纳光机电器件及技术。

  9、传感器技术。

  10、低维量子结构材料与器件。

  11、有机聚合物和有机/无机复合光电材料与器件。

  二、计算机与城市信息化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中研究最活跃、发展最迅速、影响最广泛的领域之一,超高速、大容量、高效能、高可信、网络化、智能化、普适化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追求的目标。

  北京已进入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有加速城市信息化的迫切需求和有利条件,加强软件、信息服务业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对于首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资助的主要范围:

  理论计算机科学;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外围设备技术;计算机应用基础研究;中国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等。

  鼓励研究内容:

  1、系统软件与软件工程。

  2、信息安全。

  3、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

  4、多媒体与虚拟现实。

  5、移动计算。

  6、嵌入式系统。

  7、模式识别与机器学习。

  8、生物信息处理。

  9、计算智能。

  10、自然语言处理。

  11、分布式系统及分布式处理。

  12、面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城市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农业信息化等的关键技术。

  三、自动化与智能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浪潮的推动下,自动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局面。开展先进自动化技术与智能系统的应用基础研究,将促进首都高新技术及产业化向更高水平发展。

  资助的主要范围:

  控制理论;工程系统与控制;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模式信息处理;智能系统与知识工程;机器人及机器人技术等。

  鼓励研究内容:

  1、复杂系统的建模、分析与优化控制。

  2、生物与生命科学中的信息处理与控制问题。

  3、新的信息获取方法与新型传感技术。

  4、多源信息融合。

  5、模式识别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6、人工智能的新理论与新方法。

  7、先进机器人系统及其关键技术。

  8、认知过程及智能信息处理。

  9、先进与智能控制技术。

  10、城市交通控制方法。

  四、光电子学

  光电子领域呈现出以下发展态势:光器件向小型化、高可靠、多功能、模块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光显示向真彩色、高分辨率、高清晰度、大屏幕和平面化方向发展;光输出/入产品向多功能、高速化、低成本方向发展;光存储将更多地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开发新一代高密度、高速存储技术和系统;光通信向超大容量、高速率和全光网方向发展,特别是超大容量DWDM智能光网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激光技术向全固化、超短波长、微加工和高可靠性等方向发展,激光技术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以及应用领域范围将不断扩大。北京市应加强光电子领域的基础研究,为形成和发展光电子产业奠定基础。

  资助的主要范围:

  光学信息处理;光电子器件;光信息传输;激光;非线性光学;红外技术;光谱技术;技术光学;光学和光电子学;交叉科学中的光学问题等。

  鼓励研究内容:

  1、新型激光与光信息功能材料及器件。

  2、新型激光技术。

  3、高速光通讯、光交换、光互连、光传输网络单元技术与器件。

  4、高密度信息存储。

  5、光发射、光显示、光探测和光传感等新技术与器件。

  6、高速实时光信息和图象获取与处理。

  7、光谱技术。

  8、光学制造和检测技术等。

  生物科学

  生物科学是人类探索生命现象本质规律学科,资助范围包括:微生物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与发育生物学、免疫学、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等基础生物学学科。结合北京的需求,重点支持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酶与发酵工程两个领域。

  一、基因工程与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研究是当代农业和生物学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领域。随着人类基因组及水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结果的公布,为开展包括人类在内的动植物功能基因的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研究提供了极好的机遇。这一领域的研究对北京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农林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具有战略意义。

  资助的主要范围:

  基因操作和蛋白质工程技术;动植物重要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生物遗传分析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干细胞和组织工程技术;在细胞、分子水平上进行农作物生物安全、主要病虫害控制原理、畜禽疾病防治和抗性品种选育;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和创新与新品种定向培育;转基因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反应器);新型生物技术疫苗。

  鼓励研究内容:

  1、基因的高效表达及其调控技术、编码蛋白基因的人工设计与改造技术、蛋白质结构编码技术、蛋白质规模化分离纯化技术以及新型表达载体和启动子的构建及改造研究。

  2、重要功能基因表达调控为目的的蛋白质组学以及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蛋白和重要组织、细胞的动态蛋白质组学研究。

  3、重要组织器官发育的分子机理研究及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的特性、定向诱导分化及细胞重编程的机理研究。

  4、通过植物重要生物学性状基因、植物抗病性和抗逆性基因的研究,获得抗虫、抗病、抗旱、抗寒及遗传上稳定的环保型转基因植株新品种培育的研究。

  5、各种抗性突变体的离体诱导和筛选;通过体细胞培养、外源基因导入等遗传操作方法获得抗性突变体及其在抗性育种中应用的研究。

  6、DNA指纹分析和分子标记技术在主要农作物和畜禽遗传分析、进化、分类、种质鉴定、产权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7、以培养生产性能优良的转基因畜禽为目的外源基因导入研究及转基因生物安全性检测评估体系及对策研究。

  8、农作物、林草、畜禽与水产优良种质资源发掘与构建技术,种质资源分子评价技术、动植物分子育种、定向杂交育种及繁育技术的研究。

  9、北京地区主要畜禽病害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及生物技术疫苗的研究。

  10、农村环境生物技术和可再生能源生物技术的相关研究。

  二、酶与发酵工程

  酶与发酵工程是生物技术的基础,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产业化的支撑和保证。酶工程主要包括酶的开发与生产,酶(细胞)的固定化和酶的分子改造、修饰技术。发酵工程一般包括菌种选育、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培养、代谢产物发酵以及微生物机能的利用等。生化工程是利用生物物质(酶及微生物、细胞及细胞组织)结合化学和工程学原理进行原料的生物转化和生产的技术。包括生物反应器的设计与放大、过程参数的检测与控制和产品的分离、精制技术。

  资助的主要范围:

  酶或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其动力学,生物反应器及其调控测试手段;菌种选育、代谢调控及酶学;发酵生产过程的优化调控及关键技术研究; 微生物代谢工程技术;产品的分离纯化技术。

  鼓励研究内容:

  1、新型酶制剂(包括基因工程表达的酶制剂、手性化合物生产用酶类及环境净化用酶类等)、酶抑制剂的开发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包括酶分子的定向改造与修饰技术研究,以提高酶活力及稳定性等)。

  2、酶及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及酶反应动力学研究、酶诊断试剂及酶制剂规模化生产的发酵与分离工艺技术研究等。

  3、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活性物质(抗生素、激素、酶抑制剂、新型功能寡糖和多糖及特定功能性材料等)产生菌及代谢产物自身的应用基础研究(包括菌种选育、发酵产物的生理功能、发酵工艺优化及相关的微生物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及代谢工程以及分离纯化的技术研究)。

  4、重要工业微生物代谢途径和产物及细胞性能的优化与改造的新方法以及微生物代谢网络及其调控的分析技术的研究。

  5、酶反应及微生物发酵动力学及优化控制模型的研究;生物反应器放大规律及生物反应器生产控制技术的研究;生产控制有关检测的研制和仪表、计算机系统的建立等。

  6、功能菌株大规模筛选技术的研究以及运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微生物及动植物细胞的生理、代谢调控、细胞结构、改造目前已应用的生产菌株或构建高效的生产菌株,提高发酵产物的产量和质量。

  7、微生物和动植物细胞新资源、新材料及高效的选育方法,筛选和创建在农业、食品、医药、化工和环保上有重要经济价值的、无公害及毒、副作用的新品种的技术基础研究。

  8、微生物监测或治理环境污染的新技术及技术基础研究。

  9、工程细胞高密度培养和提高表达率的研究。

  农业科学

  一、农学

  农学是以农作物—环境系统为对象,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生态环境为主要目的的综合性科学。农学基础研究是推动农业科技进步的先导和动力。

  北京市农作物与环境系统的基础研究,要适应首都现代都市型农业的地位和自然条件的特点,有效地利用农业资源,提高效益,保护生态环境为建设首都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基地,促进北京农业结构调整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成果。

  资助的主要范围:

  农作物种质资源;作物育种和杂种优势利用的理论和方法;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植物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土壤与植物营养学;作物生长发育的生理、生化基础与调控;高新技术在粮食生产、加工上的应用。

  鼓励研究内容:

  1、农作物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规律;种质资源的发掘、改良、利用和遗传研究;作物育种的新方法、新技术和新途径;雄性不育和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及利用途径和方法。

  2、农作物优质、高产的生理生化基础、调控原理及相应的栽培新方法、新技术。

  3、农作物抗病虫的抗逆境的生理生化基础、遗传规律及其在育种和栽培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4、养分、水分资源高效利用的土壤学及植物营养学基础,提高资源综合管理及作物对肥料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基础研究。

  5、农作物有害生物种群发生规律及其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作物害虫天敌资源的研究与利用。

  6、农作物生产系统模拟与精确农业应用基础研究。

  7、现代化农业范式及相关研究。

  二、林学与园艺学

  林学是以森林为对象,研究树木生长发育规律、群体结构与功能以及森林资源进行培育、管理、保护和利用的综合性学科。园艺学是以园艺作物-环境系统为对象,最大限度地提高园艺作物的产量、品质、效益并美化环境的综合性科学。

  北京市林学和园艺学的主要任务是合理利用和保护林业、园艺业自然资源,研究森林、园艺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为建设首都优美健全稳定的生态环境、提高现代化林木和园艺产品基地的生产水平、促进林业与园艺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

  资助的主要范围:

  林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生理与技术,生长发育及调控,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森林生物多样性,采后贮藏、保鲜、加工的生理与技术,主要病虫种群持续控制以及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的应用等。

  鼓励研究内容:

  1、林木、园艺作物种质资源特性鉴定、遗传评价和种质资源的发掘、改良及核心种质保存新方法的研究。

  2、林木、园艺作物育种及良种繁育的理论、新方法、新技术、新途径的研究。

  3、园艺优质、丰产、高效的生态、生理生化、遗传基础及调控技术的研究。

  4、林木、园艺作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规律及调控技术的研究。

  5、林木、园艺作物的营养、激素等调控物质、节水灌溉的理论与技术研究。

  6、园艺作物采后生理、产品贮运保鲜新技术、加工新工艺的研究。

  7、园艺作物工厂化生产专家系统的研究,含园艺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生物与环境调控及可持续发展、适宜设施栽培的蔬菜、果树新品种选育等。

  8、园艺作物雄性不育和性别分化的生理生化基础与分子机制的研究。

  9、优质园艺产品的安全生产体系、市场标准的建立以及检测新技术的研究。

  10、都市绿化新树种、草种和培育方法、防治沙漠化抗旱树种优化配置的遗传评价与利用的研究。

  11、北京城市绿地变化的动态评估及发展战略的研究。

  12、北京石质山地农林复合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

  13、重要林木、果树、蔬菜和草坪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以生防为主的综合防治原理和技术的研究,害虫天敌资源的研究和利用。

  14、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生态系统稳定性、人工林定向培育和集约经营技术及木材高效利用的研究。

  15、森林灾害的监控和数据处理技术的研究。

  16、北京防护林生态工程体系对环境与农业生态保护屏障作用的研究。

  17、野生生物珍惜种群保存和发展的关键生态系统和技术的研究。

  三、畜牧与兽医学

  畜牧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畜禽及经济动物的饲养、繁育和动物产品的生产、加工,为合理开发利用畜禽及经济动物种质资源、饲料资源,提高我国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改善人民的饮食结构提供理论依据和成果。

  兽医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预防和治疗畜禽及经济动物疾病,以保障、促进畜牧业与动物养殖也业的发展和人类的健康,逐步提高优质动物产品在农业生产中的比重。

  资助的主要范围:

  畜禽种质资源主要性状遗传规律、遗传改良以及新品种选育、杂种优势利用和饲养管理的新方法、新技术;畜禽营养生理学、营养代谢学、营养调控理论、饲养学、生殖生物学、疾病病原学、病理学、免疫学、传染病学、寄生虫学以及主要疾病(包括营养代谢病)的诊断与防治。

  鼓励研究内容:

  1、畜禽品种选育新方法、新技术、新途径的研究。

  2、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疫病发生与流行规律、预防与控制技术的研究。

  3、畜禽主要疫病病原的分子流行病学与生态学、分子致病机理及免疫机理的研究。

  4、动物疫病快速诊断、检测新技术的研究与诊断试剂盒的研究,兽药新制剂、生物制品产业化生产工艺技术的基础工艺研究及新型生物制剂、佐剂的研制与应用,兽药残留监测新技术的研究。

  5、必须营养素在畜禽体内代谢规律、营养互补及其对畜禽健康、繁育与免疫影响的研究。

  6、饲料添加剂对动物机体调节机制的研究,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价及代谢动力学和特种饲料加工工艺的研究。

  7、规模化养殖条件下环境、饲养方式、应激对畜禽行为、生理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8、畜禽规模化养殖环境的基础研究及粪污处理基础工艺技术的研究。

  9、对环境无污染的规模化生态养殖业的基础工艺的研究。

  10、生物安全系统工程及保障动物健康新技术的研究。

  11、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疫病的诊断、监测和防治计算机多媒体专家系统的研究。

  12、重大畜禽疫病预测、预报的生物数学模型的研究。

  13、动物产品加工工艺技术的基础研究。

  4. 水产学

  水产学的主要研究水生经济动植物的生长、繁殖、发育及水域生产力与环境相互关系。

  北京水产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水产种质的繁育理论、高密度养殖环境改造、健康养殖综合技术集成,保持水体清洁和水产品健康安全,保障休闲渔业的健康发展,促进首都渔业向特色化、精品化、舒适化的方向发展。

  资助的主要范围:

  水产资源研究;养殖品种重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学与基因组学研究;养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水产生物学和水生经济动物营养学研究;重要病原体的致病机理和传播途径以及宿主免疫机制研究;主要养殖生物繁殖与发育分子基础和调控机理;药物和污染物在水生生物中代谢过程与残留的研究;水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

  鼓励研究内容

  1、水产品新品种繁育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2、生态型高效、低污染饲料替代传统硬颗粒饲料的关键技术研究。

  3、危害渔业生产的重大疫病的诊断、防治技术研究。

  4、疫苗的制备和应用技术研究。

  5、环境污染影响渔业资源、渔业生态和水产养殖的研究。

  医药科学

  主要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学与中药学等领域。

  一、基础医学

  基础医学主要研究人体的基本生命现象及疾病的发病机理,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的理论基础,对提高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渗透到基础医学的各个学科,是医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

  资助的主要范围:

  在分子、细胞水平并结合器官整体水平,阐明人体的生理功能及某些重大疾病的机理,包括生理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免疫与病原学、病理学、药理学、医学生物信息学、内分泌学、神经科学,恶性肿瘤、心血管系统、神经及精神系统、呼吸系统、免疫系统等常见重大疾病的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医学研究。

  鼓励资助领域:

  1、人体重要蛋白质(包括细胞因子、活性多肽)及其他活性生物分子的结构、功能、调节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

  2、北京地区常见病、多发病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包括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及细胞内信号传递系统等研究;疾病相关基因结构、功能以及基因诊断、基因治疗、基因导入系统等研究。

  3、与疾病发生和治疗相关的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包括干细胞定向分化、调控机理与应用途径等。异种器官排异、抗排异机理研究。

  4、有关生命科学新技术在医学中应用的基础研究,包括新的诊治途径、技术以及高通量筛选分析体系等研究。

  5、医学生物信息学研究,包括信息收集、贮存、分析、应用,建立专业数据库等研究。

  6、组织、器官和整合生理、病理机制的研究。

  7、利用模式生物进行遗传性疾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二、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是研究疾病病因、发生、发展、分布、转归及各种疾病相互关系的规律和原理,以诊断、治疗、预防和控制疾病,增强人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性学科。结合北京医学的重点和优势领域,加强基础研究,推动临床医学的发展。

  资助的主要范围:

  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的诊断、治疗与临床前和治疗过程中的基础研究;人口控制与优生优育、老年医学和运动医学的新疗法、新思路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常见、多发疾病(消化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出生缺陷等)发病机制及诊断、防治的基础研究。

  2、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早期诊断、防治的基础研究。

  3、基因治疗常见病的作用机理和预后观测的基础研究。

  5、高血压和心脑肺血管疾病(包括中青年脑卒中等)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及治疗中的细胞生物学和酶学,蛋白质生物活性物质、神经介质和神经肽等相关科学的基础研究。

  6、恶性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转移机理,遗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联系,高危个体的识别,监控及早期预警与诊断、防治新方法的基础研究。

  7、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理、诊断、治疗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8、主要传染性疾病的发病机理,早期诊断和防治的基础研究。

  9、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及精神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

  10、神经系统发育及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病理和病理生理以及预后的新方法,新技术的基础研究。

  11、药物成瘾,包括网络成瘾的神经机制及防治研究。

  12、慢性疼痛机制研究。

  13、老年医学的基础研究。

  14、先天和获得性免疫缺陷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以及防治与免疫重建的基础研究。

  15、变态反应和自身免疫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的基础研究。

  16、细胞、组织和器官移植的临床前及其供、受体相容的研究。

  17、遗传性疾病和先天性畸形的分子遗传及其早期识别和治疗的研究。北京地区常见遗传相关疾病的遗传家系研究。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等的基础研究。

  18、烧伤、创伤及感染、多脏器功能衰竭的修复和康复机理及其相关关系的新观点和临床应用前的基础研究。

  19、微创、无创疗法的治疗和预后的基础研究。

  20、运动系统疾病相关基础研究。

  21、眼科常见病的发病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基础性研究。

  22、耳鼻咽喉科常见病的发病病因及其发病机制的基础研究。

  23、口腔疾病防治新方法、新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24、检验医学、物理诊断等疾病诊断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三、预防医学

  预防医学研究各种环境、营养、社会、心理、行为等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重点是城市环境对健康的影响、北京市民常见疾病预防、提高人群生命质量,并促进生命科学、环境科学中重大综合性跨学科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包括预防医学各分支学科(流行病学、毒理学、社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与环境医学、劳动卫生与职业病学、儿童与少年卫生学、卫生统计学、卫生检验学、精神卫生学、地方病学、寄生虫学、媒介生物学、性传播疾病学和消毒学等)和全科医学、妇幼卫生、优生、优育、老年病学、健康教育、卫生管理等有关交叉学科的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北京市空气、水和土壤的持续环境污染物致机体损伤的机理研究及其治理效果的评价。易感人群分析。生物标志物检测和毒物危险度评价方法的研究。

  2、营养、运动和社会因素与常见慢性病发生、康复的关系。

  3、北京市特殊劳动环境对职业人群的健康损害的机理及防治对策研究。

  4、重要传染病病原体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病原体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流行规律和防治策略的研究及相关机理和方法学研究。

  5、医院内感染、消毒、细菌耐药的研究。

  6、烟草对健康的危害及控制吸烟的研究。

  7、北京市出生缺陷病因与机理的研究。

  8、具有抗突变、抗氧化、抗衰老以及解毒作用的北京市自然资源的开发及应用研究。

  9、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病、恶性肿瘤、糖尿病、老年退行性疾病和心理、精神、神经系统等疾病及中毒、损害的流行病学、病因学和预防的应用基础研究。

  10、卫生统计学相关理论与方法研究。

  11、环境、遗传与社会心理因素对重要疾病发生的综合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12、儿童与少年卫生学相关基础研究。

  13、食品中微生物与寄生虫的早期检测及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研究。

  14、营养卫生与食品安全的基础研究。

  四、药学

  药学是研究药物的化学结构、合成、分析、构效、新药设计、制剂、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的科学。北京市药学研究的重点是创新性药物、新生物技术制剂、药物新剂型及其新技术的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具有生物活性、医用前景的天然产物及新合成化合物的化学研究;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合成、分析、构效关系和新制剂的研究;新化合物和有效成分的基础药理学研究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以研究活性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或细胞的相互作用为核心,发现和鉴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新基因和蛋白质新靶点,开展基于新靶点、新模型的药物活性评价方法学研究。

  2、根据重大疾病(例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神经性疾病和精神性疾病等)的病理生理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机制,有针对性地设计新药的研究。

  3、具有确切生理、药理活性的天然产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内源性物质的分离、提取和制备,或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设计、合成和开展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的研究。

  4、虚拟筛选技术和分子设计技术研究。

  5、适合于合成类、生物技术类和天然产物类药物代谢研究的专有技术研究。

  6、适合于创新药物的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和毒代动力学模型和方法的研究。

  7、药物的定性和定量的构效关系研究。

  8、应用基因工程和细胞工程,制备在体内微量存在的具有特殊生理活性的物质,如激素、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和血液成分等的研究。

  9、新制剂、新释药系统及其高分子材料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

  五、中医学与中药学

  中医学与中药学以辨证论治为核心,以复方治病为优势。应用中医药传统研究方法和现代科学技术,进行中医药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是中医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北京具有继承、发掘中医药理论体系的条件和应用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研究的优势,应站在促进中医学与中药学多学科协作及跨学科研究的前列。

  资助的主要范围:

  中医基础理论概念、内涵的规范化研究;中医药防治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危重病的应用基础研究及养生保健理论的研究;中药药性理论、方药药效及中药制剂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鼓励研究内容:

  1、阴阳学说、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治则治法及“四诊”量化的研究。

  2、中医药防治常见、重大及疑难病症(如肿瘤、心脑血管病、中医急症、脾胃病、肾病、肝病、妇科病等)的机理研究。

  3、基于现代技术,针对常见、重大及疑难病症(如肿瘤、心脑血管病、中医急症、脾胃病、肾病、肝病、妇科病等)的中医药临床疗效评价技术标准与方法研究。

  4、北京地区历代名医的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基础研究。

  5、北京地区名老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传承研究。

  6、北京地区名老中医疗效显著的单方、验方的应用基础研究。

  7、中药药性、炮制、药剂、配伍规律的基础研究。

  8、符合中药特点的药代动力学和代谢产物研究方法学的研究。

  9、符合中药材与中成药特点的临床前疗效评价模型和方法的研究。

  10、中药新剂型、新技术、新辅料的开发基础研究。

  11、北京地区中药材栽培技术研究。

  12、北京地区濒危中药材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繁育及替代研究。

  13、以京产药材为主的北京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和炮制规范研究。

  14、生物技术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研究。

  15、中草药分析及活性成分筛选。

  16、对有确切疗效的中药方剂的有效化学成分及作用机理的基础研究。

  17、中药复方的药效评价研究。

  18、中医药治疗病毒性疾病(流感、肝炎、艾滋病等)的机理研究。

  19、中医药干预重大疾病(肿瘤、中风、冠心病、糖尿病等)的基础研究

  20、针刺治疗机理研究。

  21、中医、中药与生物信息学相关的基础研究。

  22、中西医结治疗常见病的理论及机理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一、城市建设与建筑

  城市建设与建筑是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综合性科学。该领域的基本任务是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和科学方法研究发展适合北京特色和国际化、现代化需要的城乡建筑和基础设施的规划、设计和施工,研究城市和建筑物与环境、自然生态关系的协调,为城乡人民创造良好的生活、生产和工作环境。

  资助的主要范围:

  建筑学;结构工程学;市政工程学;建筑环境学;建筑材料学;城乡规划学;路运交通规划学与控制;城市的抗震防灾。

  鼓励研究内容:

  1、缓解和预防城市交通拥堵的管理技术和控制策略研究。

  2、多方式公共交通衔接系统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3、立足于载运工具的主动安全技术与被动安全技术研究;农村交通安全体系研究。

  4、运用高科技手段在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收费系统、信息服务系统、安全管理系统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5、交通、气象、火灾等各类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及其关键、适宜技术研究;预警的信息体系及管理体系研究。

  6、地下空间安全施工、管理技术研究。

  7、地下和地上建筑和结构物的工程力学、工程结构及其设计施工建设中的新原理、新方法、新材料的研究。

  8、城市基础设施损坏机制及防治方法研究;给排水、燃气管网系统灾害预警系统研究。

  9、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新技术、新方法研究。

  10、国民体质和全民健身的理论、手段与方法及相关技术研究;竞技体育运动中大动量后的体能恢复手段研究。

  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首都特点和发展的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废物产生量和废弃物资源化是解决环境保护的基本方法,主要任务是进行城乡环境质量变化规律、制约条件、生态良性循环途径的基础研究。从更广阔的视角来审视首都的环境问题。提出首都圈环境保护的基本对策、基本方法和基本理论。

  资助的主要范围:

  影响首都环境状况的基本社会自然条件和规律的探讨和发现;首都环境质量状况、预测变化规律的方法;首都污染发生发展的趋势与规律;整治首都环境的战略、政策、规划及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对生态、人群健康影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设备;首都生态与自然资源;工农业生产中与消费过程中废物减量化与资源再生、综合利用技术。

  鼓励研究内容:

  1、饮用水关键技术规范、再生水水质安全与流域饮用水源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2、流域河道水净化技术、库区水体净化技术研究。

  3、北京地区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

  4、北京地区污水再生利用中的富营养化水处理技术研究。

  5、北京固体废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循环过程的污染控制标准、规范、废旧产品资源评价、资源化工程与工艺技术、固体废物全过程控制关键技术及二次污染控制技术研究。

  6、生态工业园区共性链接技术、物质循环利用技术、替代技术、能量高效利用技术和污染控制技术、基于资源节约的创新设计与工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

  7、节水灌溉技术、城市雨洪综合利用和污水再生利用研究。

  8、北京市及周边区域动态污染源及其控制关键技术。

  9、在用车污染防治标准系列研究。

  10、区域大气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

  11、北京重要生态功能区的生态规划方法学、保护和建设的方法与技术模式研究。

  12、生态破坏区受污染土壤、危险废物堆放场地、废弃矿山的修复技术研究;水土流失防治技术,沙漠化防治技术,植被恢复、湿地重建技术;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建技术研究。

  13、完整的生态与环境数据观测网络技术。

  14、北京地区生态承载能力研究。

  15、环境污染损失的定量评估及生态补偿理论。

  16、光污染、噪声污染及电磁污染防治的基础研究。

  管理科学

  管理科学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组织管理活动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综合性交叉科学,根据研究领域划分为宏观管理与政策、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三个学科。主要资助面向北京市社会与经济发展中涌现的热点问题,展开相应的管理科学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为北京市各级政府或企业的决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技术支持和信息参考。

  一、宏观管理与政策

  宏观管理与政策是应用性较强的学科,主要资助宏观经济管理与政策、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农林经济管理、科技管理与科技政策、资源与环境管理等分支学科和领域的综合性战略问题的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北京市节能优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区域协调发展、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研究;北京市交通管理与政策研究;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与自主创新能力研究;城市化与城镇管理等。

  鼓励研究内容:

  1、北京市社会经济发展对能源需求及环境的影响研究。

  2、基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北京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

  3、北京市科技创新体系与创新能力理论、方法研究。

  4、城市交通运输瓶颈及交通管理现代化和决策科学化研究。

  5、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政策研究。

  6、城乡统筹与新农村发展模式的研究。

  7、公共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对策、措施研究。

  8、基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模拟。

  9、北京市节能优先的模式选择与政策研究。

  二、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学科主要侧重企业组织与战略管理、企业文化、企业理论、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研究,所有这些领域的研究对北京市企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资助以工商企业及非营利组织为研究对象的微观管理理论、技术与方法的基础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高新技术企业战略与技术创新研究;物流与供应链管理;中小企业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人力资源与财务管理;信息管理与电子商务等。

  鼓励研究内容: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与技术创新研究。

  2、北京市中小企业的集群发展及产业管理研究。

  3、绿色物流、精益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

  4、提高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5、多变环境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6、企业信息资源管理与电子商务研究。

  7、中介服务机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8、北京交通管理的模拟与仿真研究。

  三、管理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一般管理理论、运筹与管理、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知识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评价理论与技术、预测理论与技术、复杂系统研究等分支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侧重于管理科学基础和前沿的研究。支持结合北京市实际情况和管理需要开展有特色的管理理论、方法与技术的创新性研究。

  资助的主要范围:

  智能管理;组织理论与行为理论研究;工业工程研究;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研究;管理信息系统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等。

  鼓励研究内容:

  1、智能管理理论、方法与系统设计研究。

  2、重要战略资源的需求预测理论方法与技术研究。

  3、北京市消费行为与营销行为研究。

  4、政府和企业项目的风险管理与信任度评估研究。

  5、城市大系统工程理论、方法与技术及应用研究。

  6、自主创新的组织行为学研究。

  2008年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选题

  材料科学

  1、干法制备锂离子电池隔膜中的关键科学问题

  2、新型低成本、高效率太阳能电池关键材料及技术研究

  3、北京城乡建筑节能材料关键技术的研究

  4、软组织修复材料及其机理研究

  5、生态环境材料及其评价体系的基础研究

  工程科学

  1、精密、超精密加工与检测技术研究

  2、智能机构设计理论与控制方法

  3、可再生能源利用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4、城市天然气供给体系安全防护与诊断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5、生物医学传感装置的设计和制造技术基础研究

  信息科学

  1、面向应用的虚拟现实技术与方法研究

  2、数字媒体内容的协同创作与资源共享关键技术研究

  3、城市无线网络多媒体信息终端关键技术研究

  4、智能化通信服务平台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研究

  5、Gbps无线传输关键技术研究

  生物科学

  1、农业转基因育种研究

  2、北方地区生物质高效转化系统的元基因组学研究

  3、重大疾病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4、产生人源化免疫球蛋白的转基因动物或重大疾病的转基因动物模型研究

  农业科学

  1、农业种质资源整理、挖掘与应用的基础研究

  2、农田土壤连作障碍防治技术的基础研究

  3、动植物重大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4、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基础研究

  5、农业节水高效生产技术体系的基础研究

  6、农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关键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

  7、数字农业关键技术应用基础研究

  医药科学

  1、针对重大疾病的干细胞纯化、定性、定向分化的基础研究

  2、中医药防治常见重大疑难病症“方证相应”的生物学基础研究

  3、肿瘤的分子分型研究

  4、脑认知功能的基础研究

  5、脑重大疾病(脑血管病、变性疾病、癫痫、精神心理疾病)或有概念性突破的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的基础研究

  6、利用有关天然产物和内源性物质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新药设计、合成、药理学及药代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7、遗传性疾病家系的采集、整理与分析研究

  8、重要传染病预防控制相关的新理论、新途径研究

  9、食品安全快速、有效、多项监测、检测关键技术的基础研究

  城建与环境科学

  1、北京市突发事件预警、应对关键技术研究

  2、北京市水循环及水资源合理配置关键技术基础研究

  3、北京市典型脆弱生态区生态修复技术和长期维持机制研究

  4、北京与周边区域大气监测网络体系数据共享的基础研究

  5、城市基础设施和建筑物的耐久性研究

  6、北京市城市交通网络优化控制及轨道交通运行与控制系统分析研究

  7、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支撑与保障体系研究

  8、北京水源地污染物监测调查与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