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盘点2011十大医疗事件
2011年,可谓“多事之秋”:我们困惑“瘦肉精” 缘何十年难禁绝,“史上最严”的整治行动能管住抗生素吗?我们为可能出现在餐桌上的地沟油而焦虑,为同仁医院女医生被砍而忧虑医患关系……
最纠结事件: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启用
北京市卫生局7月12日发布,市统一预约挂号平台将于7月下旬试运行,同时正积极采取技术性措施,对一些号贩子抢占号源的电话或IP地址进行锁定。
“据说好多号贩子组织起来,包下一个网吧,从早上5点开始登录网页,造成患者无法正常登录预约挂号网站。这些号贩子填写假身份证和名字,占用大量专家号。真正就诊时,号贩子并不来,而是白白浪费医院的资源,患者又无号可挂,有些患者只好买号贩子手里的号。”同仁医院一位负责人介绍,本市全面推行网络和电话预约挂号后,号贩子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用假身份证,通过技术手段抢占网上预约号源。由于缺少身份认证的环节,电话预约也遭遇类似的问题。有一次,同仁医院一名专家20个预约号19个爽约,这位专家的号极难挂,多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被患者“放过鸽子”。
最震惊事件:同仁女医生被砍
9月15日,经同仁医院和东城警方证实,当日15时54分,同仁医院耳鼻喉科一名女医师在门诊楼的耳鼻喉二区被1名男子持菜刀追杀砍伤,左臂受伤,后被送到手术室进行治疗。17时50分,警方将嫌疑人王某控制。目前警方正在进一步调查此事。
最荒唐事件:8毛钱治10万元病
9月5日,陈先生一家来到深圳市儿童医院讨说法。在龙岗开牙医诊所的陈先生最近喜得贵子,可是儿子降生以后,发现肚子有点鼓,深圳市儿童医院给孩子拍了十几张X光片后,要求给降生仅6天的新生儿做一场大手术。手术费用可能超过10万。然而学医的陈先生隐约觉得有蹊跷,他拒绝了手术,并带孩子到广州治疗,结果仅用8毛钱的药治好了孩子的病。
最严厉事件:史上最严的抗生素整治行动
4月18日卫生部下发《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史上最严”的本次整治行动设置了“硬杠杠”,严格控制抗菌药物品规数量,半数抗菌药物被“逐出”医院。
最争议事件:尼美舒利被退市
5月21日,国家药监局表示,调整“尼美舒利”临床使用,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
国家药监局要求,“尼美舒利”口服制剂禁止用于12岁以下儿童;作为抗炎镇痛的二线用药,只能在至少一种其他非甾体抗炎药治疗失败的情况下使用;适应症限于如骨关节炎等慢性关节炎的疼痛、手术和急性创伤后的疼痛、原发性痛经的症状治疗;最大单次剂量不超过100毫克,疗程不能超过15天,并应依据临床实际情况采用最小的有效剂量、最短的疗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最坑爹事件:双汇被爆产品含有瘦肉精
3月15日,消费者熟悉的双汇集团旗下公司被央视3•15特别节目曝光。央视报道,双汇宣称“十八道检验、十八个放心”,但猪肉不检测“瘦肉精”。河南孟州等地添加“瘦肉精”养殖的有毒生猪,顺利卖到双汇集团旗下公司。
最尴尬事件:老年人跌倒救助指南
跌倒是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发现老年人跌倒时应该怎么办?卫生部9月6日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
最不靠谱事件:多地抢购碘盐致其脱销
受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事故影响,近来,网络上盛传“补碘可以防止核辐射”,加之担忧海水可能受核污染,“今后产的盐不安全”等谣言,于是各地纷纷出现了一股抢购食盐的风潮,像一阵风一样,从北刮到南,许多市民纷纷到大小超市和商店“批发”食盐,甚至有人连夜开车到外围城区商店买盐。不少超市的食盐售罄,一些不法业者则趁机哄抬价格,牟取暴利。
最黑心事件:地沟油流向餐桌
9月,公安部指挥浙江、山东、河南公安机关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倒卖、深加工、批发、零售等六大环节的地沟油黑色产业链浮出水面。据了解,这也是公安机关首次全环节破获以地沟油为原料制售食用油的重大案件,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机制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最急迫事件:多地血库告急
在病床上生命岌岌可危的患者,因为没有足够的血源而无法手术;采集血液的工作人员,因为献血者数量不断刷“新低”而焦急万分。入秋以来,北京、上海、重庆、长春等全国多个城市的血库告急。特别是随着大风降温天气的到来,“血荒”这个涉及生命安危的话题,一次次拨动人们敏感的神经,让今冬比任何时候,都更渴望志愿者的温暖和爱心。
中投证券研究报告则指出,大量敏锐的民间资本已瞄准医疗服务市场,目前有近600亿美元的资本在关注中国医疗服务市场。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的统计,多家风投已开始进入民营医疗机构,全国范围的民营医院投资浪潮正在掀起,仅2010年前11个月公开披露的就有5家民营医疗机构获得VC/PE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股权投资,不论从投资案例数还是投资规模上都远远超过前几年。
上一篇: 浅析医疗纠纷现存若干问题
下一篇: 民营医院迎来黄金10年 风投投资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