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仿生技术:让伤残器官“复活”
仿生学一直都在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人体仿生技术的最终目标是要制造在许多功能上都优于人类的仿生机器人,它是由活体器官和人造元件组成的仿生体。病患和残疾人将是仿生技术的首批受益者。
四肢
2012年1月,一名美国伤残军人安装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研究的智能化手臂。该“手臂”完全由人脑智能控制,可实时搜集在残肢肌肉中保留的大脑信号,将其转化为假肢能够读懂的电脑指令语言,进而驱动金属假肢产生相应运动。
德国奥拓博客医疗公司将Wii游戏机的速读与方向遥控技术运用到新型Genium仿生腿中,使之能站能动能骑车。Genium采用碳材质,内置7个传感器,另有1个陀螺仪和1个加速器。这些元件采用先进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可检测到使用者在运动速度和方向上的微小变化,比普通假肢的平衡性和稳定性要好得多。它还可准确判断人的各种运动状态,既可完成基本的站立和移动动作,也可在10种复杂运动状态间轻松切换。美国加州大学设计的机器仿生腿非常有力,附加的机械动力可以让这双机器腿搬运90公斤的重物,老年人、残疾人可以借助这种仿生腿灵活地行动。
五官
仿生耳的出现已有40多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正在研发新型可移植仿生耳,通过模仿大脑使用电信号捕获他人谈话,能够让耳聋患者重新恢复听力,他们不但可以在嘈杂的环境中清晰地听到他人讲话,还能静静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德国萨尔大学开发出一种新的助听器,这种助听器被植入一种微型晶片,它能复制脑部和耳朵互相作用,通过刺激听觉神经接收声音。
由于眼睛的完美和复杂性,迄今为止,人们还不能利用人工的方法复制其完整功能。目前,德国图宾根眼科医学院的研究人员有所突破,他们将芯片植入盲人的大脑中,帮助其恢复了视力。该芯片是一个与眼角膜功能类似的电子设备。美国斯坦福大学设计了一只仿生眼,其“人工视网膜”中植入了微型便携式电脑处理器、微型电池以及微型感光芯片。感光芯片从护目镜上的摄像头处接收信号,在光线波长低于可见光的情况下也能看见东西,能够进行夜视。
上一篇: 基层医疗市场香饽饽 国际巨头持续关注
下一篇: 加快发展康复医疗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