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致敬!特别能战斗的检验人
北京口腔医院检验科有工作人员9人,平均年龄超过42岁。2020年成立PCR实验室以来,除以往常规开展的检验业务外,每天还要专门安排一组人承担核酸检测任务。
从今年4月底开始,由于外派支援和居家隔离等特殊情况,检验科能承担工作的人员只剩7人。面对随时可能出现的弹窗、小区封控等不确定因素,检验科群策群力,从5月9日起,将原有的“核酸听班”改为了值班,每天安排一人住在医院,确保能够随时、及时应对急查任务,保证科室和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
“大家都有困难要克服”
年近50岁的技师段立莉,在PCR实验室值守的第二个晚上,就遇上了核酸急查任务4次。原本第二天还要继续上班,同事们看她实在太疲惫了,就劝她先回家休息。晚上5点不到,回家补觉的段立莉又让家人开车送她回到了PCR实验室。段立莉说,家住丰台,万一被封控,科里人手更不够了,“大家都有各自的困难要克服,我没问题。”
“科里正是缺人的时候”
检验医师张静被封控在家,作为科室负责生物安全的组长,自己不能参与值班,还有日常的监督巡视等工作需要同事来分担,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连续多日全小区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张静就积极与居住社区联络,反复申请,希望能尽早到医院来上班。社区非常理解张静的要求,多方协调的同时也善意地提醒:“如果出去了,可能就不让回来了”。虽然宝宝才1岁2个月,张静还是毫不犹豫地向社区递交了医院的证明材料。
5月23日星期一早上9点,张静终于拿到了可以离开小区的许可, 10点不到就回到了检验科,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张静说要赶紧把落下的工作捡起来,40岁还算年轻,要尽可能多承担一些,“孩子有家人照顾,可检验科正是缺人的时候。”
职责所在 毫无怨言
丰台公共交通暂停,技师小刘就步行1个多小时来上班;怕被弹窗,技师丁利就一直住在西城的父母家;家住燕郊的沈振瑜和同在东城区上班的爱人,在医院附近临时租住了旅馆,从五一前就一直没回家,由老人帮忙照顾刚满3岁的孩子;家有中考生的技师梁炜、孩子一年级独自在家上网课的栗景蕊,谁都没有请过一天假,因为大家都知道,科里缺人。
近日,随着疫情防控要求的不断调整,检验科接收核酸检测的样本量骤增。
既要保证门诊、病房等日常诊疗所需的各项检验、输血项目照常开展,另一方面,还要每天为全口径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并按时出具检测报告,这让检验科本就捉襟见肘的人力再次告急,每天都要工作到晚上六七点,周末的班次也不断增加。
检验人毫无怨言,一心只想着保质保量完成检测任务。大家深知,对标本负责就是对医院负责,时刻保持敬畏之心,确保医疗安全,是检验人的职责所在!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
这群平均年龄超过42岁的检验人,
每天默默忙碌,连续作战,
为医院的正常诊疗秩序保驾护航。
致敬,特殊时期最可爱的人!
加油,我们一起共克时艰!
采编: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