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成果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新进展 | 凋亡小体促进牙周组织再生新策略
牙周炎是一类由破骨细胞过度激活所导致的牙槽骨破坏性慢性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全球约14%的成年人口患有严重的牙周病,病例数超过10亿例。
现有研究表明,间充质干细胞(MSCs)在维持牙周组织功能中具有重要作用。牙周炎时导致的缺氧微环境使牙周MSCs大量凋亡,产生大量凋亡小体(ABs),这些凋亡小体在牙周组织中的作用尚不清楚。
近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研究团队发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凋亡小体的应用,可通过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功能,实现对牙周炎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该研究发现,牙周炎时局部的缺氧环境可诱导组织内MSCs大量凋亡,产生凋亡小体,这些凋亡小体可显著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功能,从而避免局部骨吸收的进一步加重。在小鼠牙周炎模型中额外补充这样的凋亡小体可以明显减轻牙槽骨破坏程度。
进一步对凋亡小体内容物进行检测时发现,凋亡小体内含有大量miR-223-3p,表面可高表达融合蛋白DC-STAMP,从而被破骨细胞靶向识别和吞噬。凋亡小体被吞噬后,miR-223-3p被传递进入破骨细胞,从而抑制破骨细胞的分化和骨吸收功能,最终实现对牙周炎骨吸收的调控作用。
研究相关论文发表在口腔医学领域权威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IF:14.9;中科院1区)。
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NO. 2022YFC25042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 81991504,81974149,82201052),北京市医管局青苗人才计划(QML20181501,QML20231505),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计划(YSP202103)等项目的支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李笑妍主治医师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日本大学松户齿学部Ujjal K. Bhawal教授、牙周科刘怡教授和王府井院区正畸科郭力嘉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主要作者
简介
- 李笑妍 -
第一作者
博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青年科技创新人才,牙周科主治医师,从事牙周炎的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曾获得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医学科研管理分会青年科学家报告会“一等奖”,全国牙周病学学术会议基础研究壁报展评“三等奖”, 中华口腔医学年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全国口腔生物医学学术年会优秀青年研究展示三等奖等荣誉称号。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入选北京市医管中心2023年度“青苗”人才计划,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身份发表10余篇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超过50分。
- 刘怡 -
通讯作者
主任医师,教授,博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牙周科主任。中华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牙周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Oral diseases等杂志编委。负责多项国家科技部和自然基金委课题资助,分别入选科技部 “万人计划”,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自然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北京市“扬帆计划”、“登峰计划”、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北京市215“学科带头人”。在Nature Medicine,Cell Stem Cell等期刊发表SCI论文60余篇。研究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排名第六)、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六)。伊朗Royan国际干细胞及生物技术组一等奖(排名第一)。获中国女医师协会五洲女子科技奖,中华口腔医学科技创新人物等荣誉称号。
- 郭力嘉 -
通讯作者
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现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王府井院区正畸科主任医师,兼任中华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口腔学组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激光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口腔医学会口腔生物医学专委会委员。BMC Oral Health编委,Journal of Clinical Pediatric Dentistry青年编委,中国口腔医学题库编委。北京市青年联合会委员。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课题。以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在Acta Pharma Sin B、IJOS等国际权威杂志发表SCI论文30余篇。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中华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医学科技奖二等奖。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北京市东城区优秀人才,北京市医院管理中心青苗人才计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