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新闻
口腔人在一线丨勇气,在那一刻被“点燃”
在北京小汤山定点医院,有20多位护士来自北京口腔医院医疗队,她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第一次真正穿起防护服,走进隔离区。
第一次戴上3层手套抽血,第一次面对面采集咽拭子,第一次体会到汗流浃背到缺氧,第一次转运确诊病例,数不清的第一次,让这群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普通护士成为了真正的战士。
她在保护我
3月19日是护士张颖的第一个白班,被安排下午进入隔离区。提前半小时就开始穿防护服,尽早替换同事出来休息。
采集咽拭子,是从来没有操作过的项目,张颖心里很紧张,技术不熟练,风险又高,每一个要采集的对象可能是正常者也可能是疑似者、无症状感染者。
张颖第一次操作,面对的是一位21岁女孩。国外留学的高材生,轻声细语,温文尔雅,沟通起来很随和,做好准备,要开始了,女孩说:
“姐姐,我咽反射比较敏感,如果我干呕了,我会尽快捂住自己的嘴巴,你放心,我尽量不对着你。”
听到这句话,张颖的眼泪开始在眼眶里打转,“这个可爱的姑娘,我知道她在保护我。”第一个白班出来已经是下午五点半了,算了算竟坚持了五个半小时。
我们是一家人
3月19日,是护士陈香宇第一次上夜班。
凌晨3点,接了最后一批待筛查人员,早上6点就要开始抽血、采集咽拭子。担心他们休息不好,会影响情绪不配合,陈香宇怀着忐忑的心情进入房间。
简单沟通了要做的检查项目,小伙子非常理解,他说,自己姐姐也在家乡的一线工作,告诉过他穿防护服工作很闷,非常辛苦。
简单地几句交流,让陈香宇彻底放松心情,顺利完成了抽血。当小伙子问道“你是不是也一宿没睡”时,陈香宇瞬间觉得“我们不陌生,我们就是一家人。”
感谢你们的理解和支持
最令护士张悦深深感动的,是那次去接新一批待筛查人员。虽然已经在隔离区内忙碌了一阵子,略感疲惫,张悦还是打起精神,带上所有需要的物品,举着“欢迎回家”的牌子走出病区。
厚重的防护服,让汗水浸湿了内穿衣,护目镜上也已经布满了雾气,几乎什么都看不到。张悦说,那时自己在努力调整,所以走得很慢,很艰难,但是没有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催促和不耐烦,甚至还有人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
待筛查人员们的理解和支持,让张悦觉得汗流浃背的付出很值得。
我们都要有信心
赵金玉负责转运的第一例确诊病例,是一位美国回来年轻的女孩。女孩看起来很平静,但内心一定是紧张和忐忑的。
一路上赵金玉都在和女孩聊天,帮她放松心情,鼓励她要有信心。按照流程,带女孩到达治疗区域,目送她进楼,令赵金玉没想到的是,女孩回过头来笑了笑,还向赵金玉竖起了大拇指,赵金玉也被女孩的乐观和勇敢所打动,向她做了一个加油的手势。
赵金玉说:“不仅要时刻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更要给予安慰和鼓励,让他们坚定战胜病魔的信心。我愿尽我的一份绵薄之力,全力以赴,不负重托;疫情不退,决不收兵!”
图片:北京口腔医院医疗队
采编:武超
上一篇: 爸爸妈妈在一线,阿姨们陪你过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