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面外科知识问答
-
2014-12 30
人类种系发生和演化过程中,随着食物种类的变化,带来咀嚼器官的退化,导致颌骨长度的减小,而牙齿数目却没有减少,两者之间就形成了不协调。下颌第三磨牙是最后萌出的牙齿,因萌出位置不足,可导致程度不同的阻生。阻生智齿及其萌出过程中,牙冠可部分或全部为牙龈覆盖,两者…
-
2014-12 30
患者除了自觉患侧磨牙后区胀痛不适,以及进食咀嚼、吞咽、开口活动时疼痛加重以外,还可感觉耳颞部放射性疼痛;不同程度的张口受限,甚至牙关紧闭;咽部及扁桃体周围的脓肿发生;颌面部间隙感染。 全身可有不同程度的畏寒、发热、头痛、全身不适、食欲减退及大便秘结。
-
2014-12 30
很可能是牙周或根周炎引起的颌面部间隙感染。第一,全身使用抗生素;第二,局部牙周冲洗:由医生用生理盐水、双氧水等反复冲洗龈袋,并放入特号线条;第三,必要时牙体开髓治疗,若是下颌阻生智齿引起,炎症消除后,拔除阻生的智齿,以避免冠周炎的复发。
-
2014-12 30
第一,使脓液和腐败坏死物迅速排出体外,以达消炎解毒的目的;第二,解除局部疼痛、肿胀及张力,以防发生窒息;第三,颌周间隙脓肿引流,以免发生边缘性骨髓炎;第四,预防感染向颅内和胸腔扩散或侵入血液循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纵隔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
2014-12 30
面部危险三角区,是指鼻根至两侧口角的三角形区域。颜面及颌骨周围存在较多相互连通的潜在性筋膜间隙,其间含疏松的蜂窝结缔组织,形成感染易于蔓延的通道,加之颜面部血液循环丰富,鼻唇部静脉又常无瓣膜,致使此区域内的感染易向颅内扩散,因此成为面部的“危险三角区”。
-
2014-12 30
由细菌感染以及物理或化学因素,使颌骨产生的炎性病变,称为颌骨骨髓炎。炎症范围包括骨膜、骨密质和骨髓以及骨髓腔内的血管、神经等整个骨组织成分。临床上以牙源性感染(急性根尖周炎、牙周炎、智齿冠周炎等)引起的化脓性颌骨骨髓炎最为多见。
-
2014-12 30
因为疖痈的病原菌毒力较强;上唇与鼻部危险三角区内的静脉常无瓣膜;以及颜面表情肌和唇部的生理活动易使感染扩散,这些原因使疖痈在口腔颌面部感染中,最易并发全身并发症,比如:海面窦血栓性静脉炎、败血症或脓毒血症。
-
2014-12 30
口腔颌面部急性炎症可沿神经、血管扩散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败血症、纵隔障炎等严重并发症。
-
2014-12 30
因为中耳与腮腺紧密相邻,尤其在儿童的岩鼓裂处只有很薄的软组织隔开,当患化脓性中耳炎时,脓液很容易扩散至腮腺,引起腮腺炎。
-
2014-12 30
颞下颌关节强直、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智齿冠周炎、颌面部间隙感染、颌面部骨折、肿瘤等口腔颌面部疾病,会引起开口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