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之家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
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改革与探索
教学办公室 赵丽颖 李翠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生物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医学教育也从传统的“治疗型模式”转变为“预防、保健、群体和主动参与模式”。21世纪对口腔医学专业人才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培养口腔医学专门人才的高等口腔医学院校,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现代化。为此,2006年我院对五年制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进行改革,旨在全面提高和改善口腔医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与工作能力,提升我院口腔医学教育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教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工程,而课程体系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要改革课程体系,首先应该明确口腔医学专业培养的目标。21世纪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的转变,对医学专门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学生应当具备以下基本素质:①具有完整的医学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结构。② 具有广泛的适应能力。③具有竞争与创造的意识和本领。④具有多种能力。⑤ 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我们将口腔医学专业本科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适应我国口腔医学事业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职业道德,扎实的医学理论知识,较熟练的临床工作能力,并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较大发展潜力的应用型口腔医学专门人才。” 因此,整个课程体系改革均服从于人才培养目标,力争使培养的学生基础宽厚、知识面广、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2 构建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运行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培养特征并集中反映了学校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前提,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我国口腔医学教育模式存在课程体系割裂、专业课时少、技能训练薄弱等弊端,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我们借鉴国际先进教育理念,联系中国口腔医学教育现状,推出了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2.1 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主要内容
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主要由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临床实习三个部分组成,各部分所占比例及教学安排学期为:必修课程占 60.5% ,安排在第1学期—第8学期;选修课程占 8.5 % ,安排在第1—3学期、6—10学期;临床实习占31% ,安排在第9—10学期。按照《中国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必修课程由六大课程群构成:即思想道德修养与人文社会科学课程(334学时)、自然科学课程(396学时)、生物医学基础课程(739学时)、预防医学与科研方法学课程(81学时)、临床医学课程(630学时)、口腔医学课程(899学时)。
2.2 构建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措施与实践
2.2.1 优化课程设置 突出专业教育
根据医学模式的变化,口腔医学学科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及时调整主干课程,开设新的必修课与选修课,正确处理好口腔医学学科发展的无限性与口腔医学课程的有限性这一对矛盾。在课程设置中尤其注意口腔疾病的治疗与预防、保健、康复的结合,增强学生防治人类疾病的整体观念。将综合能力的提高与素质培养做为主线贯穿新课程体系全程。
对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进行适当调整。将公共基础、医学基础和临床医学课程从内容、结构、课程类型等方面,按照突出口腔医学专业特色的思路进行重新安排。例如减少《计算机基础》、《数据库语言》、《基础化学》等公共基础课程的理论课学时,适当增加实验课学时;整合《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为《人体形态学》;减少《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等理论课学时,将生物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整合为医学生物学实验、人体形态学实验、基础医学机能学实验、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以外科总论、内科诊断学与人体主要疾病为重点,对临床医学课程进行了调整与缩减;部分临床课程作为选修课内容,如妇产科学、核医学等,累计共压缩78学时,将节约的时间用于口腔专业课与选修课教学,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为加强口腔专业课程的教学与专业素质的培养提供了时间。
将原第二学期开设的《口腔医学导论》课程提前到第一学期,早期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专业意识,使其从入学开始就接触和了解一些口腔医学基本概念,实现口腔医学专业教育对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教育阶段的早期渗透。
按照教育部指定的本科教材重新设置口腔医学专业课程。将原来的《口腔生物化学》和《口腔微生物学》整合为《口腔生物学》。《口腔内科学》则划分为《牙体牙髓病学》、《牙周病学》、《口腔粘膜病学》与《儿童口腔医学》,增加理论课程及实习课学时。将《老年口腔病学》和《口腔医学史》等课程调整为选修课。
开设了医学生人际沟通学、全科医学、牙齿美容理论与实践、口腔颌面疾病的遗传学等内容丰富的选修课程。将选修课程划分为:必选课程、限选课程和任选课程,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大学生选课自主权,使学生及时掌握医学及口腔医学发展的最新知识,为实现个性化发展创造条件。
2.2.2 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实践技能的培训
实验、实习课程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理论课程共同构成了口腔医学完整的学科教学体系。加强实习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课的理解,也可以训练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为使他们掌握未来就业竞争中的真本领,将来成为一名合格口腔医师奠定基础。为此,我们在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加大了实践教学力度,增加了实验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学时和比例,丰富了临床前实习内容和要求,同时调整了课程安排,使理论课与实习课紧密结合。同时医院在上级支持下加强了硬件环境建设,强化了临床前期实习中仿真人头模型操作训练,使医学生的操作训练尽快与临床诊疗接轨,以期通过实习室的严格培训提高学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在口腔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理论课教学和专业生产实习期间,强调口腔综合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接触各种口腔专科疾病,培养学生对患者口腔疾病的整体治疗观念,牢固掌握口腔疾病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防措施。严格实习期间考核和管理,改革实习考核办法。全面培养学生的临床动手能力、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2.2.3 开展预防医学教学
引导学生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增设预防医学、全科医学及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等课程,强化口腔医学专业学生的预防、初级卫生保健和社区医疗保健等知识。同时加强医学科研设计和数据处理方法的培养。
2.2.4 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21世纪高等口腔医学专门人才不仅要具有较广博的知识面和较高超的实践技能,还应具备一定的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在新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中特别强调专业外语教学,增加了专业课外语授课内容,并通过专业外语讲座、比赛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学生专业外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开设计算机基础与数据库语言等课程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
通过必修课程构建较高水平的人文知识结构框架;通过第二课堂、素质讲堂、社区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总之,新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调整了不适应新医疗形势需要的部分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更加符合国际医学本科教育标准;在重视的医学基础的前提下更加突出口腔专业特色;特别强调临床前仿头模的训练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口腔医学人才的培养更注重创新性、实用性,更具有社会竞争力。
我们期待通过新型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实施,培养出更加符合世纪之交世界卫生组织官员提出的21世纪合格医师要求的口腔临床医生,即同时具有医疗者、决策者、公关人员、社区领袖和管理人员的能力。我们相信,通过不断探索实践,新的口腔医学专业本科课程体系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效,我们将及时总结实施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保证新教学模式的顺利进行,为培养21世纪所需的优秀临床医师贡献我们的力量。
下一篇: 浅谈施工管理过程中质量控制的体会